玲語錄522
遇事冷靜,才能化險為夷
各位親愛的粉絲好友,請大家照顧好自己。共體時艱。請大家仔細看完這篇。
這兩星期在全省各地分送物資,送給弱勢(無自主能力)的家庭與個人。(酒精、口罩、高單位B群及日常用品時),發現人心惶惶,大家活在恐懼中。
現今網路發達,事件的過度反應,導致人們受到恐懼,使日常活動陷入困境。
全球健康和流行病學專家表示,傳染病與恐慌的蔓延是非常不同的機制,在傳染病暴發的早期階段,很多恐慌是來自對未知的恐懼。
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要能夠沉著應對,冷靜處置。了解事實,並照顧好自己(自我衛生管理最重要)。
不害人,不傷己。
1.感染新型冠狀病毒,症狀像流感?
一開始的症狀跟流感類似,例如發燒、發熱、咳嗽、有痰、喉嚨不適,嚴重一點會出現呼吸困難、肺炎等症狀。
2.感染武漢肺炎,也可能無症狀?
2月9日,台灣新增第18例確診個案,為國內首例無症狀感染者,對此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監測官莊人祥表示,在經過專家會議討論之後,針對確診個案的親密接觸者、尤其是家人,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加強採檢。
無症狀的感染者,大多來自家人互染。(一起共桌吃飯生活,飛沫感染)今天(2月25日)第31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(為案27的孫子、案28的兒子),案31年僅11歲,大家都要注意要小心無症狀的感染者。越親密共住一屋,感染機會最快。所以,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,自我管理。
武漢肺炎和流感的共同症狀:
1.發燒(大於38度)
2.喉嚨痛、喉嚨腫、咳嗽、痰液很多、呼吸急促、疲倦、全身無力。
3.有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首發症狀只有腹瀉。
專家在感染者大便和肛拭子中已發現病毒核酸。
建議自主管理:
1.與其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離的安全線
2.建議每天至少兩次開窗通風,並注意保暖
3.正確佩戴口罩
4.蔬菜、肉、水果買回家後先用流水清洗
5.建議新鮮蔬菜、水果不要放置太久再吃,暫時不食用的肉類要冷藏、冷凍,千萬不要生食,蔬菜、肉類應炒熟吃。
(水果儘量削皮)
6.勤洗手,尤其飯前便後洗手,預防病毒經消化道傳播。
21世紀,冠狀病毒就靠著SARS,震驚了全世界。
這次的武漢肺炎,致病原也是冠狀病毒,當然這是一種新型的病毒,被稱為「2019 新冠狀病毒(2019-nCoV)」。
這一期的美國醫學雜誌刊出關於武漢肺炎的臨床報告,感染比例,並不是「單一個」超級傳播者把病毒傳給其他人,而是一直互相傳染導致的。
目前我們對新病毒的認知
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平均5.2天,但也有推估到2星期(14天)。被感染到旦還無症狀之際就可能傳播給其他人,但多數還是有症狀者才會造成傳染。
多數人的症狀以發燒和乾咳為主,有些人還會喘不過氣。少數患者則表現肌肉痠痛、頭痛、喉嚨痛、拉肚子。本身有糖尿病、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更容易會病情惡化。要特別保護自己。
治療方式多為「支持性療法」,根據SARS 和MERS的治療經驗,目前已有抗病毒藥進入臨床試驗。
疫情走到現在,從開始的戴口罩、勤洗手,到目前愈來愈多人可能要取消旅行,延後上工,或日常生活就醫時被量體溫、問旅遊史而搞得很煩,有些人就會問:「死亡率沒那麼高,為什麼要為了這隻病毒而限制我的生活?
因為目前我們對於這個新型的冠狀病毒會造成什麼傷害還不夠清楚,且目前相對還在病毒散播的早期。因此隔離、檢疫這些舉動的可以爭取更多時間,找到治療方式,
或是研發出避免人類感染的疫苗,疫情爆發到怎樣的程度,還是與我們如何反應有關。及時做出反應行動的,還是能改變疫情。
當患病人數相對少,醫療系統還能負荷時,治療成果也會比較好。當醫療系統崩盤,就會帶來相對變高的死亡率。因此在能防堵疫情時,全民還是得一起努力!
所以大家不要抱怨量體溫,我們一起配合,才能改善病毒破壞的軌跡。
生病者要戴口罩,除非要就醫,否則盡量不外出。
配合檢疫、隔離政策,若有旅遊史與接觸史,請配合。這是利人利己的行為,我們社會需要這樣願意配合的心態,疫情才不會擴大。
大家也要趁機改變習慣,平常其實就是多洗手。一般大眾若沒有症狀,就不需要一直戴著口罩,瘋搶口罩不會促進個人健康,這時擠去人多、排隊的地方更不好。
不要渲染隔離者、確診者的資訊,形成對立無濟於事。
這場瘟疫正籠罩著我們。每一天,大家的心情都跟著新聞、網路的各種消息起伏。當下當瘟疫已然不只是身體的疾病,更變形為恐懼、憤怒、政治角力⋯⋯等等的型態,滲透到生活中。即便是身體健康的人們,也難免感染上焦慮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集體恐懼所反映出的人性,直衝我們的黑暗面。我們看到一些人產生巨大的分別心。在一些地方,生病的人被視為瘟神,有如過街老鼠,人人避之惟恐不及;或是民眾為了爭搶物資,不顧別人死活,做出許多原本的他們不會做得出的事。
地球正在極速的轉化提昇中,舊的業力正在脫落,新的秩序正在悄悄建立。。
所有的不幸都是在提昇的過程中必需經歷的路,雖然苦難與恐懼看起來如此真實,但是責怪他人所產生的分別心,會削弱我們的力量。
當我們對事物具備豐富的經驗與正確知識與冷靜的內心,這樣,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做事,都不會慌了。
保持心理與身體健康,一定要學會如何面對、處理和戰勝恐懼,不畏疫情,轉化恐懼,從容應對恐懼,思考如何共好,直面人生,才是最成熟方式。
台灣醫療是很強大與健全的。居住在台灣是我們的幸福。
將眾人之力匯聚在一起。團結與愛,將是一切的答案。
唯有團結,才能讓美麗的國家更加強大。疫情早日結束。
祝福全球所有人,平安,健康,喜樂。